2021年5月14-15日,由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暨202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峰会在苏州高铁新城成功举办。
5月15日下午,由电车人产业平台与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21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创新合作高峰论坛暨电车人年中峰会”在苏州高铁金科大酒店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新能源整车、电动化、智能化、投资机构等共200余位行业中高层人士参加。
梁锐 欣旺达股份副总裁
本次峰会特邀欣旺达股份副总裁梁锐,以“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为题,就动力电池市场概况、动力电池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和未来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等进行了深度分享。
梁锐认为,电动车动力电池技术升级需求迫切,主要体现在提高能量密度、加快充电速度、改善低温性能和提升安全性。
未来动力电池行业全球化进一步增强,中日韩三国头部企业将在全球市场展开全面竞争。
一、碳中和政策下的交通电动化
碳达峰、碳中和是世界降低地球温室效应所达成的共识,现在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状态,影响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交通的电动化不仅仅是汽车,像身边的电动自行车、物流车也都已经很普遍了,城市之间也开始流行电动汽车、电动公交。
电动化是大势所趋,现在已经出现了电动飞机协会、电动船舶协会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道路机动车的电动化。
目前汽车电动化的方向是从化石能源过渡到混合动力再到可再生能源。
为实现节油减排目标,车企将采取过渡和转型的双重战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各占汽车市场的50%份额。
受各个国家政策以及电动化发展策略的影响,车企都在积极参与电动化的进程,比如大众的电动化蓝图中提出,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要超过30%。
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将由2020年的312.5万辆增长到2025年的164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5%,中国新能源车预计到2025年达到900万辆以上。
今年一季度的数据表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12万辆。其中特斯拉以16%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而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要怎样实现弯道超车?
要想弯道超车,就要做好车,做有市场需求的车。
由于政策原因,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政策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从原来的b端销售转为现在的个人消费。
二、动力电池最新技术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重要的零部件是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动力电池提出很多要求,其中就有高比能量。
现在要求电池系统能量达到200瓦时每公斤以上,要实现一次充电,跑的更远,并不是增加电池的装电量,而是要通过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使总体的电池包体积和重量下降,同时还要保证长寿命。
除此之外像系统安全、耐候技术、智能管理这些都是未来动力电池的研发方向。
电池能量密度将从2015年的比能量180(wh/kg)提升到2030年的500(wh/kg)。
还有就是电池的快充性,目前15分钟可以完成从5%-80%的充电,最高充电功率可达400v,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并且能够减少充电时间长的焦虑。
为了解决电池低温性能的问题,目前做了以下几种云顶国际的解决方案。
1.电池热管理系统效能优化。
2.冬季工况的动力系统废能综合利用。
3.充电场景下电池的插枪保温和脉冲加热。
电池的安全性也是行业非常关注的,目前在做的三层安全设计包括本增安全、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现在也都有研究方向了。
磷酸铁锂电池从2007年120wh/kg的能量密度现在可以做到210wh/kg了,这是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目前市场主流电芯规格是18650和21700,原来特斯拉用的就是18650,现在特斯拉也不闲着,做出了4680,现在来看4680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为它是全极耳设计,散热功能做的很好。
现在的钠离子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高、储量丰富、成本低等特点,值得大家去关注了解。
三、动力电池未来产业格局判断
动力电池未来需求量很大,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达740gwh,中国的动力电池需求将达357.2gwh。
现在的电池企业应该多关注高端客户去做全球化的布局和全产业链的投资,同时电池企业要从生产销售商转型为能源运营商。
车企与动力电池厂建立战略合作,成立合资企业,抢占动力电池的核心资源。
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国内的电池领头企业相比于2020年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现在的电池行业还处于洗牌期,能不能被淘汰取决于企业战略的选择和能力的提升。